本報訊(記者王劍 通訊員石成)近日,從市文廣旅局獲悉,我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有序推進。截至目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記和公布的2460處文物點的基礎上,全市新發現408處文物點,新發現比例達16.6%,其中順德府衙遺址、皇寺棋盤山摩崖造像、龍潭寺遺址將作為重要新發現文物,參與全國考古新發現評選。
順德府衙遺址位于襄都區鳳凰街原橋東區政府大院基址上。經過考古發掘,該遺址已發現隋唐以來不同歷史時期的柱礎、夯土墻、土坯墻、鋪磚地面、夯土臺基等文化遺跡,出土大量高等級瓷器、花磚、瓦當、銅錢等文物和標本,為邢州古城歷史演變提供了實證,對研究邢臺城市歷史發展沿革、展示邢臺歷史文化根脈具有重要意義。
皇寺棋盤山摩崖造像位于信都區皇寺村南的棋盤山上,分為3個區域,分布于山頂及山北麓,包含七座佛龕,共計29尊各類佛教造像,有佛、菩薩、脅侍弟子等多種類型。這些佛像雖面部風化較重,但體態、衣飾、冠帶均保存較完整,從風格上初步判定為唐代遺存。皇寺棋盤山摩崖造像是我市目前發現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群。
龍潭寺遺址位于臨西縣龍潭村北,遺址區現為農田。龍潭寺始建于唐代,宋代時李重進在此創立著名的武術流派北腿,又稱潭腿,與南拳并稱“南拳北腿”,龍潭寺因此名噪一時。后世屢有修繕,清代時被焚毀。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潭腿的發源地,以及千年古寺的基址所在地,龍潭寺遺址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