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印發方案,提出5方面主要措施
推動基礎教育全面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記者王帥薇通訊員李慶巖)日前,我市印發《邢臺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推進中小學思政課改革,探索建設科技高中、綜合高中,開展數字化賦能提質行動,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行動,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行動5方面主要措施,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等系統性改革,推動我市基礎教育全面高質量發展。
推進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強化鑄魂育人功能。一方面,優化課程體系與資源開發,開發數字化資源,建設思政課教學資源庫,繪制“邢臺市思政課實踐教育資源地圖”,全市每年開展各類思政主題活動200場次以上,利用AI、VR等技術打造沉浸式課堂。另一方面,聯合高等院校組建“大思政課”改革共同體,配備小學思政課專職教師70%以上,配齊初高中思政課專職教師。
聚焦探索建設科技高中、綜合高中,打造科技特色高中范式。建立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增加實驗、科研項目、實地考察等實踐課程內容,開展系列校園科技創新活動,強化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科技人才;創新綜合高中辦學機制,堅持試點先行,探索職普融通體制機制,構建普職融合課程體系,培養職普融通教師團隊。
開展數字化賦能提質行動。建設完善“邢臺市智慧教育平臺”,打造全市統一的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逐步建成教育大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和覆蓋各個教育階段、各個學科的教學資源庫;推動AI教育融合創新,開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試點應用,深入推進AI輔助教研,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建立市級主講教師庫等。
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行動。創建陽光課間,開發健身球操、武術操、足球操、跳繩操等特色課間操,保證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于10小時、9小時和8小時,持續推進“雙減”落實;加強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建設,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動態監測機制,配齊建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等方面著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行動。持續加強以學校為中心,涵蓋家庭、街道社區、社會單位等育人主體的學校“教聯體”建設,組建專家團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和指導活動;市、縣兩級分別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聯合創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書院”,開展研學或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親子文化、體育、藝術、科技、研學、生活技能類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