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趕超·奮進邢臺”年中回望大型融媒特別報道之三
傾力辦好暖心事 共建共享幸福城
——我市縱深推進“溫暖之城”建設
掃碼看視頻
本報記者郭雨晗
聚焦群眾所需所盼,主城四區536個小區引入物業企業管理,為市民打造有序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
4站點獲評全國工會系統最美驛站,“愛心爸媽”巾幗聯盟4000多名志愿者結對幫扶留守兒童,5300余名公益紅娘熱心牽線,各界共建共享溫暖之城的熱情持續迸發;
推動市青少年宮全新亮相,成立首個深嵌社區的市老年大學分校,托起“一老一小”穩穩的幸福……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主動擔當作為,聚焦群眾心頭所盼、生活所需,以攻堅之力、精細之功,縱深推進“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溫暖之城”行動,把更多溫暖送到群眾身邊。
兜住民生底線
用心用情解決急難愁盼
今年,市老年大學分別在家樂園、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成立分校,讓“老小孩”們在家門口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提檔升級后的市青少年宮以嶄新形象開放,68門特色課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全面發展。
今年以來,我市抓實抓好20項民生工程和20項民生實事,積極探索推出創新性舉措,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推動溫暖之城更加可感可及。
一頭連著“夕陽”,一頭連著“朝陽”,“一老一小”歷來是事關千家萬戶的“關鍵小事”和“民生大事”。今年以來,我市創造性在社區成立市老年大學分校,使得市老年大學分校達到10家,招生人數由5100人次增至8000人次;85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居家適老化改造任務完成,36個標準化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有序推進整改提升。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專班,常態開展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加速培育家庭教育邢臺品牌;《何以為邢》主題團課、隊課覆蓋全市800余所大中小學近40萬名青少年,掀起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熱潮;百家協同育人“百泉書院”加快打造,中小學生綜合素養之“花”綻放校園;9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完工;“愛心爸媽”巾幗聯盟4000多名志愿者結對幫扶留守兒童。
今年以來,我市民生保障更有力度。“殘疾人服務高效辦成一件事”扎實推進,開展殘疾人代辦服務7000余件,為7000多名殘疾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為萬余名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7家三級醫療機構實現“河北智慧健康”微信平臺預約掛號功能,49家二級及以上公立定點醫療機構完成醫保碼“一碼付”建設。“河北福嫂·燕趙家政”提質擴容工程提前完成省定目標,10部門聯合制定實施穩就業惠民生12條措施,開展近2萬場次就業服務。
今年以來,我市努力辦好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棚戶區改造建成安置房4580余套,91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全部開工,2702個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數和車輛數比例已穩定達到1∶5以上,“四好農村路”開工564.63公里,農村物流服務新增3條客貨郵線路和20個站點……
一項項暖心工程落地生根,一件件惠民實事開花結果,全市上下用心用情幫助特殊群體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牢牢兜住民生底線,以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厚度,書寫溫暖之城建設的新篇章。
聚焦“關鍵小事”
辦好辦實民生暖心事
前不久,我市4站點獲評全國工會系統最美驛站,幫助戶外勞動者解決飲水、熱飯、如廁等急難小事,開展優惠餐食、心理健康、政策宣傳等特色服務——這些微小而真實的暖意,正是我市溫暖之城建設的生動注腳。
今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揚“厚樸善美、勤奮自強”城市精神,合力把群眾所思所盼的“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為民服務網絡日益細密扎實——
117家單位深入社區開展聯創共建,解決居民身邊難題;依托國資窗口建成103個“邢小暖”暖心驛站,為市民遮風避雨;新就業群體“友好商圈”為新就業群體賦能送暖;社區公共空間巧妙轉化為“周末共享自習室”和公益課堂;郵政網點、汽車園新增車管服務點,市民“家門口的便利”觸手可及;“泉城青年”志愿服務十條舉措聚焦為老助殘、文旅服務等領域,志愿服務動員、供給、組織等7個方面21條具體措施出臺,具有邢臺地域特色的志愿服務體系逐步形成。
今年以來,邢臺人民自覺行動,生動詮釋“厚樸善美、勤奮自強”的城市精神,志愿力量匯聚成溫暖江河——
5300余名公益紅娘熱心牽線,傳遞文明婚俗新風;110輛出租車在高考期間免費“愛心送考”;造血干細胞捐獻5例、器官捐獻9例、遺體捐獻3例,生命以最崇高的方式接力傳遞;新婚夫婦董闊、楊贊旭捐出婚禮節省的16.6萬元注入希望工程;沙河鄭賽豪縱身一躍勇救落水兒童;任澤區4名少年默默幫助摔倒外賣員撿拾擦拭……
這些數據、榮譽和無數感人瞬間,匯聚成強大暖流,共同托舉起這座日益溫暖、更具質感的城市。
下足“繡花功夫”
聚力聚勢提升城市品質
今年以來,我市下足“繡花功夫”,實施標準化、網格化精細管理模式,推動城市空間疏朗有致、城市界面整潔協調、市政服務健全完備、園林綠化精雕細琢、社區服務便民暖心、管理執法柔性和諧,為市民和游客打造干凈整潔、舒適便捷的城市環境。
面向市民開放的市規劃廣場綠樹掩映,健身步道環繞,成為市民健身游玩的好去處。在市城市規劃展覽館里,“泉潤萬物、印象邢臺”“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科學擘畫、繪就藍圖”“與你同邢、共創未來”四大展區,成為市民和賓客了解邢臺的重要窗口,邢臺塑造疏朗綠美古韻暖彩的城市風貌、打造宜居宜業名副其實溫暖之城的愿景在這里全面呈現。
今年,我市把推進社區物業管理全覆蓋作為加強事關城市發展和治理重大問題之一研究推進,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若干措施》,推廣“共享管家”“大物業”等有效治理模式,已有536個小區引入物業企業管理,主城四區物業企業覆蓋率由44.7%提升至83.9%,并計劃于9月底前實現中心城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同時,我市深化“物業+”融合,拓展居家養老、家政服務、社區團購等增值業務,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讓物業更貼心、服務更優質、小區更宜居。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年春季,中心城區對市容市貌進行整治提升,為市民打造有序優美的生產生活環境。204處市場疏導街(點)規范管理,讓“煙火氣”與“文明風”并存。集中整治欄桿歪斜、站亭破損、井蓋病害、路沿石缺損等問題,城市“顏值”與“秩序”雙提升。見縫插綠、見空補綠、宜綠則綠,修復及新增綠化面積154萬平方米,城市生機勃發。火車站、高鐵站、中心汽車站等重點場站煥然一新,“城市窗口”更加整潔靚麗。
我市還強力推進市政路網建設,中興大街、蓮池大街、育武巷等13條街巷改造提升完成,鋼鐵路、新興西大街、百泉大道等32條市政路網建設加速推進,3條公交線路開通、13條公交線路優化,褡褳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0萬人次,城市框架持續拉大,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太行泉城,特質在泉,溫度在心。邢臺將更加奮發有為,不斷塑強自身功能品質和精神內核,讓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溫暖之城更加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