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明明 通訊員 王光耀
6月30日,在柏鄉縣慧谷春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紅薯苗培育基地里,一壟壟紅薯苗濃郁茂密,長勢喜人。工人們忙著剪苗、扎捆、裝車。
“我們培育的品種都是慧谷二號,這是公司經過多年自主培育研發的獨有品種。畝產量近1800公斤,雖然較傳統品種蜜薯略低,但價格每斤要高出至少一元。”育苗基地技術主管于立軍告訴記者,“我們還為附近種植戶提供技術培訓,同時也帶動附近村民就業,現在剪苗旺季,每天能安排50多人就業。”
“俺們幾個是趙上京村的,在這剪苗一捆9毛錢,一捆有百余棵,手快的一天能剪100多捆,一個月掙3000元左右,還不耽誤給家里人做飯。”工人陳素菊坐在小板凳上手起手落、剪刀翻飛,動作很是麻利。
“這剪苗也是個技術活,剪不好了會影響后期出苗。”一旁的工人岳發水說道,“剪紅薯苗就是把每棵紅薯秧從嫩頭部分向下25厘米處剪下來,不能過長,也不能短,每株紅薯基本上都能剪3至5棵紅薯苗。”
于立軍介紹,基地從5月初就開始育苗,生長期在40天左右,之后每隔15天收一茬。今年共培育紅薯苗400畝,每天出苗40萬株左右,預計7月20日采收完畢,主要供給公司設在衡水、石家莊等地的7000余畝紅薯種植基地使用。
“這幾年,縣里持續從技術、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我們企業發展很快。”于立軍說,公司通過和京東農場合作,已形成集品種培育、種苗脫毒、科學種植、標準化生產、倉儲配送、產品銷售于一體的數字農業發展格局,也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