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東,原名李振瀛,1914年出生在南宮開河村一個農民家庭,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李平東從六師畢業后到棗強縣卷子村教書,經常向學生宣傳進步思想,共產黨的政治主張,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和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所帶來的危害。
1939年底,李平東調任南宮縣第三區文教助理,不久,又調到縣抗日政府文教科工作。由于工作出色,1940年8月,李平東升任縣文教科科長。1940年秋冬間,冀南軍民全力參加著名的百團大戰,以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這時,李平東調任南宮縣第一區區長。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動員群眾積極踴躍地支援部隊破壞交通。李平東多次帶領第一區群眾支援部隊,有力地配合了破敵交通作戰。
1943年9月,李平東調任南宮縣抗日政府代理縣長。這年是南宮一帶歷史上罕見的災荒年,冀南區黨委和行署要求把生產救災作為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來抓。李平東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救災工作,自己帶頭吃糠咽菜,把節省下來的口糧接濟群眾。華王莊村頭有兩棵大樹,他讓村干部賣掉樹換些糧食分給群眾。李平東帶領全縣人民千方百計克服困難,共度災荒,從而有效解決了廣大群眾的吃穿問題。
1943年11月,李平東在賈侍郎村開會時被捕。敵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便把他押解到邢臺監獄。在獄中,李平東經受了嚴刑拷打,與敵人進行了堅決斗爭。由于敵人長期摧殘,李平東于1944年11月病逝于敵人獄中,時年30歲。2015年,李平東入選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通訊員劉鑫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