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推進,網絡安全對國家總體安全、經濟社會運行、人民生產生活的影響愈加凸顯。
10月11日至17日,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的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在陜西西安舉行。自2014年以來,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共同連續舉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有效提升了全民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
我國網絡安全工作根基不斷夯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信息時代發展大勢,提出“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指引我國網信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使國家網絡安全工作根基不斷夯實。
與此同時,我國高度重視青少年網絡權益保護,通過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加強青少年網絡行為的法治保障,有關部門開展“凈網護苗”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針對青少年的網絡不良信息、侵犯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
當前,網絡“勒索攻擊”時有發生,造成“斷通信”“斷運營”“斷零售”“斷肉”“斷交通”“斷生產”等諸多不良影響。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每11秒就會發生一次勒索攻擊,全年將超過300萬次。在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安全博覽會上,針對各種網絡安全問題,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國家電網、安恒信息、奇安信、綠盟科技等企業就網絡安全產品、網絡安全防范等問題給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
培養高水平網絡安全人才
網絡空間在給人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網絡安全的威脅和風險漏洞也日益凸顯。在12日舉行的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論壇”上,《網絡信息安全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年版)》(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我國網絡安全產業人才需求高速增長,網絡人才隊伍不斷擴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尹浩表示,當前,單純依賴產品堆砌的防御方式難以應對復雜威脅,通過網絡安全服務形成管理閉環成為發展趨勢,網絡安全服務需求不斷提升。因此,要注重產教合作輸出、提升學科教育力度,進一步加快網絡安全專業人才隊伍梯度培育,健全網絡安全職業培訓標準和認證規則,培養實戰型網安人才。
“當前世界正處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大變局時代,AI也帶來了網安人才培養的新變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認為,應對AI對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帶來的新變化,要主動破除圍墻思維,產教融合,建設更加開放的網安培養體系。應對網絡安全人才需求的深刻變化,應主動求變,重構教育環境、重構AI+安全課程體系、重塑教師的能力標準、重構能力評價體系,打造網絡安全的AI+教育新業態。
依法治網,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在2021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青少年網絡保護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預防未成年人網絡犯罪、建設未成年人友好型網絡空間、以網絡法治建設為引領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等主題,從理論和實踐層面進行了分享。
《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0)》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99.2%,遠高于我國總體互聯網普及率(64.5%)。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10歲及以下開始接觸互聯網的人數比例達到78%。
關于進一步推動青少年網絡安全法治環境建設,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長郭開元建議,一是做好不同層級的法律的銜接。針對青少年用網安全,我國已經形成了不同層級的立體化法律體系,但如何做好線上與線下、家庭與學校等各層面的銜接,仍有待完善與探索。二是做好精細化的立法工作。比如:對于游戲時間限制,如何執行、誰來監督?對于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行為,實踐中如何定性?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