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中的陋習,不勝枚舉。盤點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旅游、出行過程中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
公共場所高聲接打電話、大聲喧嘩、扎堆吵鬧
“在公共場合不能大聲喧嘩”,這是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在學習的基本禮儀。然而,出行、旅游過程中心情激動的游客卻將這拋到腦后,不僅三五成群嬉笑打鬧,甚至還對旁人的側目視而不見。殊不知,公共場所旁若無人地高聲打電話等“噪音”對他人的侵犯,同樣令人反感,也是無公德心的表現,既有損個人形象,又影響他人。
景區內隨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壞景區草地、花木等
說到景區內隨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踐踏草坪、折損花木等行為,我們身邊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從萬里長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國游客負面形象的“黑色”標簽;每年櫻花節,諸如武漢大學校園就會飽受游客們高校游之苦,櫻花被各種折損,“櫻花節”成“櫻花劫”。
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袒胸,酒足飯飽后剔牙、打嗝
特別是在夏季,在旅游景點游客(一般是男性游客)打赤腳、赤膊坦胸,實在有礙瞻觀;當眾剔牙、打嗝等行為更是令人難以忍受。
說話臟字連篇,舉止粗魯專橫,缺乏基本社交修養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體現。面對部分游客在出行時言談的粗俗、舉止的粗魯,讓人不齒的同時也讓人感到社會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文明旅游
這“十大”不文明行為,在旅游、出行的過程中只是冰山一角,遠未涵蓋所有的不文明旅游行為。例如,除了上述不文明行為外,旅游、出行過程中我們常會看到諸如闖紅燈、亂停車,不遵守交通規則;衣衫不整、蓬頭垢面;隨地大小便;不分場合吃零食;吃自助餐時有好東西一哄而上,吃不完浪費;不分場合地剔牙、打飽嗝等等不文明現象和行為。
我們固然需要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勇氣,但人在旅途,我們更需要在旅游過程中保持良好素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你的旅行,不論走多遠,但要記住:“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你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