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謝你們十年來對龍龍的悉心照料,今天我們父子終于能再次相逢、骨肉團聚,真不知道怎么感謝您啊。”晏某龍父親老淚縱橫,緊握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的手連聲道謝,在與孩子失聯的日子里,他們日夜思念,無數次尋找都以失望告終。
近日,在市救助管理站滯留10年的石家莊市元氏縣籍晏某龍,在民政部門和公安機關的密切配合下,依托民政部門“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和公安機關信息平臺,借助人臉識別、DNA比對、大數據比對等科技手段,通過快速反應、精準核查、及時推送等有力措施,終于回到了家人身邊。
近年來,市救助管理站在原有通過相貌、習慣、語言等特征開展尋親服務的基礎上,創新探索了“互聯網+大數據”的工作模式,通過采集救助對象人像和DNA等信息數據,依托“全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動態監測,實現線上、線下齊發力,最大限度甄別其身份。
截至目前,市救助管理站已完成全部救助對象建檔立卷、人像采集、DNA數據采集工作,并將相關信息推送至公安部門,進一步進行身份識別,以科技手段助力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實現“信息快捷化,數據精準化、響應時效化”。(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喬段段 通訊員 郭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