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根歲底,新春氣息漸濃。春節(jié)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承載著我們美好的記憶與期冀。您小時候是如何過年的?現(xiàn)在又是如何過年的?在您心里,最期待的過年方式有哪些?
春節(jié)來臨,本報特推出《說說過年》系列報道,邀請大家一起“說說過年”,回憶和品味其中傳承的文化和習俗,分享自己心中的“年味兒”。同時,也歡迎大家掃描二維碼,參與《說說過年》問卷調(diào)查。
艱苦歲月,餃子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過年是媽媽給買的新衣裳;過年是滿街串游的興奮……近日,記者分別采訪了不同年代出生的市民,聽他們說說過年那些事兒。
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郭紅玉馬志瑞實習生楊崢
50、60后:“過年是餃子香”
說起過年,1952年出生的曹慧彬老先生和60年代出生的李娜女士都感覺在憶苦思甜。
記者采訪時,他們正在參與義務寫春聯(lián)活動?!皩懘郝?lián)是咱們年俗之一,大紅的春聯(lián)福字貼起來才有過年的氛圍。”曹老先生笑著說,他們小時候過年,除了貼春聯(lián),那就是能吃上餃子和肉了。
“小時候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吃頓餃子不容易。”李娜笑著說,吃餃子是一件大事兒,肉更是了。
“雖然條件苦,也沒有春晚,但過年的氣氛不少,除夕夜孩子們都通宵不睡覺,叫守歲,等著吃大年初一的餃子和年肉?!彼f,那時候的春節(jié)一切儀式都在辭舊迎新,祈求事事吉祥如意。現(xiàn)在人人有手機,好吃的可以隨時吃,感覺年味反倒淡了。
“希望大家伙兒都少看幾眼手機,多串幾門親戚。”“和孩子們一起貼年紅、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辈芾舷壬屠钅确謩e說,把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重視起來,這樣的年才更有味兒。
70后:“過年是一件鮮亮的新衣裳”
1978年出生的李峰,現(xiàn)在是邢臺河海水利檢測公司的經(jīng)理,他說:“小時候過年,就盼著吃點好的穿點好的。”
“上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過年時媽媽給買了一件黃色外套,那是我穿的第一件鮮艷的衣裳?!崩罘逭f,那時候過年難得買一件新衣裳,而且顏色鮮亮的也較少見。
“那時候好吃的、新衣裳都感覺十分珍貴,所以這也成了記憶中的年味。”他說,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不愁,但平時工作忙難得和家人團聚,每年趁著過年聚在一起熱鬧熱鬧。
說起對過年的期待,李峰說,“和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團圓飯,就是我最大的樂趣?!彼f,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經(jīng)常不在家,所以非常珍惜和家人團聚的機會。
“人到中年,最大的幸福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我很幸運,也很幸福?!崩罘逭f,過年就要團圓。
80后:“過年就是穿著新衣滿街串”
1984年出生的張志濤是一名社區(qū)工作者,在郊區(qū)長大,說起過年,他笑著說:“小時候最期盼過年了?!?/p>
“以前每到過年都要幫著家里大掃除,雖然感覺有點忙有點累,但卻非常興奮,因為全家一起忙活的感覺很好?!薄懊钔炅?,就可以放心吃、自由玩,挨家挨戶串門子。”他說,大年初一早上五點來鐘,跟著大人起床去拜年,走遍大半個村子,給長輩拜年送祝福,還能領到壓歲錢。
“拜年從早上拜到中午,走得腿都累,但很開心。拿著壓歲錢去買點玩的、吃的更高興。”張志濤說,現(xiàn)在過年不再起那么早,拜年的范圍也小了,很多人還通過手機拜年,缺了點感覺。
“還是喜歡濃濃的年味、簡單的開心?!彼f,現(xiàn)在他會帶著孩子一起傳承傳統(tǒng)的春節(jié)習俗,比如領著孩子一起掃房子、調(diào)糨糊貼春聯(lián)、祭祀祖先、給長輩拜年等,盡量給過年增添一些“氛圍感”。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