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90后”“00后”“10后”如何過年
穿著新衣吃著糖、充滿煙火
氣的農家院兒、媽媽有時間陪我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在變,過年方式也在變,連日來,記者分別采訪了90后、00后、10后,聽聽他們在
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怎么過年,又對
過年有著什么樣的期待。
■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郭紅玉 通訊員 楊崢文/圖
90后:
忙年之中做點“有意義的”事兒
作為一名90后青年,韓帥記憶中的過年,是從臘八粥、小年開始的。
“過了小年,媽媽就開始在廚房忙碌,炸帶魚、炸豆腐、炸年糕等平時做的少的美食集中做,還會帶著我去買各種糖……”韓帥說,小時候好像一過臘八,空氣中就有年的味道了。一到小年,基本就開始過年了,看著大人們忙著祭祖、趕集、蒸饅頭,而他則開始享受各種好吃的。
大年三十穿著新衣服和父母到爺爺奶奶家,一家人圍聚在小桌旁,看著春晚,享受著美食,小桌不大但很溫馨。
“現在過年的方式沒有太大變化,但我對吃的不再那么惦記了,而是想做點更有意義的事兒。”他說,他加入了志愿者協會,每年年根除了幫媽媽一起忙活,還會和志愿者一起去山區走訪慰問困難學子。
“除了貼春聯、買年貨、訂年夜飯,我覺得每個人過年都應該做那么一點有意義的事兒。”說起期待的過年方式,他說,在濃濃的年味兒中,為更多人送去祝福,讓自己的青春更充實。
00后:
“爸爸牌”肉丸子炸出過年味兒
2000年出生的晨輝,現在是一名小學老師,她認為充滿煙火氣的農家院子里,爸爸親手炸肉丸子,那才是她想要的年味兒。
“現在過年除了吃,就是看春晚,和兄弟姐妹約著去電影院看賀歲片。”晨輝說,就是出去花錢、出去嗨,街上各種裝飾烘托出了濃濃的新春氣息。
“我最想要的過年方式是小時候在村里的那種感覺。”她說,那時候一到過年,家家戶戶掛小旗、掛紅燈籠,大門兩旁的春聯都是德高望重的村民手寫的。初一還要走街串巷去拜年,大人們在一起嘮家常,小孩子在街上跑著放炮、玩耍。
“小時候回老家過年,爸爸還會在土灶上炸肉丸子,我們小孩子不時地過去討著吃,那是現在找不到的快樂。”晨輝說,簡單、溫馨、又不乏儀式感的過年才有意思。
10后:
歡樂團圓、美好祝福伴過年
2012年出生的梁家瑞,是馬路街小學四年級的一名學生,和家人一起看春晚、吃團圓飯是她過年最期待的事。
“我最喜歡和家人一起看小品、相聲,當這些節目播出的時候總能發出一陣陣歡笑聲,那就是過年。”小瑞瑞說,希望媽媽多陪陪她,過年意味著媽媽不再那么忙,這也讓她十分期待過年的原因。
“媽媽因為忙不能經常陪我和姥姥,姥姥平時照顧我很辛苦。”她說,今年過年,給姥姥準備了一個鋼琴演奏節目,希望姥姥健康長壽。
“過年媽媽會給我買大紅色的衣服。”小瑞瑞說,家里會貼上紅紅的春聯、福字、窗花,她覺得紅色是過年的顏色,是一種新春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