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昭波
本報記者王芳 通訊員尹西振
科技創新是增強經濟競爭力的關鍵。當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大勢所趨、使命所系。近日,記者就如何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引領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采訪了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昭波。
記者: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化科技創新增動能”,將科技創新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市科技局作為市政府綜合管理科學技術的工作部門,今年整體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黃昭波:2023年是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市科技局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關于科技創新的總體要求,以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標,以加大研發投入為總抓手,以服務企業創新主體為主路徑,打好科技創新“組合拳”,在持續深化創新驅動戰略中貢獻更多“邢臺特色”,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記者:新征程新作為,市科技局2023年主要工作目標是什么?
黃昭波:2023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5%,研發投入強度在全省排名前進1—2個位次;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1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科技領軍企業1家,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新增各類市級以上孵化平臺10家,新建創新聯合體10家以上;組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40項;全年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42億元。
記者:科技創新對于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科技局將在哪些方面重點開展工作,持續推動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黃昭波: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全市科技工作牽頭部門,市科技局深感責任重大,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抓研發投入,夯實高質量發展創新基礎。嚴格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研發投入后補助等科技惠企政策,激發企業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在全市深入開展研發投入歸集“顆粒歸倉”行動,有效提升研發投入歸集質量。
抓園區提升,打造區域創新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三個高新區固定資產投資、營業收入、實際使用內外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強化農業科技園區資源聚集和創新示范作用,更好地引領帶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聚焦縣域科技創新層級躍升,A類縣的數量達到7個,爭取消滅C類縣,其他所有縣(市、區)實現5個位次以上的躍升。
抓創新主體,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必須樹牢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市科技局將聚焦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升高”,通過企業強實現產業強,推動更多的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
抓創新平臺,優化科技資源高效配置。聚焦25條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產學研合作,助力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提升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能力。
抓技術創新,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主動對接國家、省科技計劃,打造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趨完整性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化市級科技計劃定向支持,用好2000萬科技項目經費,在2023年科技計劃中設立“京津產學研合作”、“揭榜掛帥”、青年人才等專項,支持制造業企業與院士專家團隊的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前置補助資金發放。
抓開放創新,集聚優勢創新要素資源。聚焦產學研深度融合,搶抓“百名院士河北行”活動機遇,培育引進一批創新團隊、技術創業團隊和高端創新人才,新建3家院士合作重點單位和院士工作站。持續推進科技特派團對“小巨人”企業全覆蓋工作,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和特色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