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孫建偉 實習生張銘心 通訊員索麗明)日前從市衛健委了解到,我市以縣級為突破口,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創新醫療康復中心、中醫康復中心、醫養結合康復中心等多種模式,大力推進康復中心建設,積極增加康復服務供給。截至目前,已建成康復中心34個,設住院康復床位940張、日間康復床位463張,覆蓋全市各縣(市、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對慢性病、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療后恢復期等方面的康復需求快速增加。為了能夠給康復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我市在市縣兩級遴選41名康復醫學和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科骨干,組建市縣兩級康復醫療專家庫。對349名康復醫師、康復技師、康復護士,分別開展系統性培訓。同時,還安排有條件、能力強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與康復中心建立“一對一”對口幫扶。
圍繞康復醫療中心服務能力提升,我市還以醫聯體康復醫療服務網絡為載體,建立醫康相連通道。借助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等醫聯體形式,探索建立不同醫療機構之間定位明確、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治療——康復服務網絡,形成“手術在醫院、康復在基層”的分級協作機制。同時,為確保失能、半失能等需要長期護理的老年人得到專業護理,全市域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受益群眾已達3萬多人。
“康復中心服務能力提質工程是省市20項民生工程之一,隨著康復醫療中心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市康復醫療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持續推動任務落實,多措并舉提升康復醫療中心服務能力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