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尚子琪
和面、壓延、切割、烘干、包裝……4月26日,走進位于沙河經濟開發區的金沙河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沙河集團)掛面生產車間,只見各種器械高速運轉,經過一道道精密流程,成品的“精品掛面”有序走下生產線。
金沙河集團的發展始于1971年。如今,企業已在河北、陜西、安徽、新疆、山東、重慶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多家子公司,源源不斷地為家樂福、大潤發等國際賣場和歐洲、美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供應綠色、健康、物美價廉的面食產品。日前,金沙河集團入選2024年度省優秀民營企業,公司董事長魏海金入選省優秀民營經濟人士。
質量筑基 構建全鏈條品控體系
在南和區閻里村金沙河種植基地,種植戶趙招招熟練地操作無人機對麥田進行智慧巡檢。隨著一張張照片上傳至綠谷惠農云APP,手機屏幕上便清晰呈現出小麥苗情長勢,為后續精準管理提供有力依據。
魏海金介紹,為了從源頭上把控質量,金沙河集團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并與優質小麥種植基地長期合作。每一車運送至企業的小麥,都會在化驗室通過近紅外分析儀進行小麥水分、容重等指標檢測,合格后才能入倉。
原料質量得以保障后,生產環節同樣精益求精。金沙河集團引入國際先進的自動化檢測設備,實時監測和面濕度、壓延厚度、烘干溫度等生產參數,并進行精準調控。成品出庫前,還要經過重金屬、微生物、添加劑殘留等多項檢測,全部合格后方能貼上“金沙河”的品質標簽。
如今,金沙河集團構建起從田間種植到車間生產,再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品控體系,實現了從單一磨粉做掛面到全產業鏈發展的華麗轉身。
創新引領 產品不斷更新迭代
在金沙河集團智能化生產車間,機械臂精準抓取,自動化包裝流水線高效運轉,偌大的廠房內鮮見人工操作。
這份高效與智能,源于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持續投入。自2008年起,金沙河集團引入全球領先的面粉加工設備和掛面生產線,實現原糧入庫到成品包裝全流程自動化。
創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對消費需求的敏銳洞察。蔥油拌面、刀削掛面、蔬菜掛面……在金沙河集團的產品展覽館,百余種產品琳瑯滿目,整齊擺放。
為進一步推進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市場戰略定位取得快速發展,金沙河集團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河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先后建立省工業企業研發機構(B級)、省企業技術中心、省谷物食品加工技術創新中心,組織多元化技術創新團隊,推出“零添加”掛面、“冀南香水餃專用粉系列”、金沙河鐵棍山藥刀削面等多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產品,覆蓋普通家庭消費到餐飲行業專用等多個品類。
此外,金沙河集團還在去年建成智能化生產車間,運用大數據和AI算法實現生產流程的動態優化,讓生產效率提升30%的同時,產品不良率降至0.02%以下。
產業融合 拓展多元發展版圖
如今,在穩固傳統面粉和掛面業務的基礎上,金沙河集團積極拓展產業鏈,涉足農產品深加工、飲用水生產等領域,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業種植、物流運輸、工業旅游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每當花期來臨,沙河紅薯嶺的油菜花競相綻放,吸引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我家就在附近,節慶期間到景區打零工,平均每天能掙80塊錢。”附近村民的話,道出了產業融合帶來的實惠。
近年來,金沙河集團深入推進三產深度融合發展,通過吸引游客到企業參觀掛面面粉生產過程、觀賞紅薯嶺萬畝油菜花、欣賞佛照山漫山紅葉等方式,開拓出一條從農業種植、休閑觀光到農產品加工、銷售體驗的工業旅游道路。
同時,在景點門口,金沙河集團還設了百余個扶貧微商鋪,免費提供給附近群眾售賣當地特色農產品,讓數千戶農民實現“土地流轉掙租金、景區就業拿薪金、銷售特產賺現金”,形成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村莊富強的多贏局面,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