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收藏
■邢臺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陳光 喬段段 通訊員 張新強 尹瑞凱 文/圖
春末的襄湖,晨霧輕籠水面,白鷺掠過波光粼粼的湖心,岸邊櫻花、石楠等各色花卉盛放,健身綠道上三三兩兩的市民或散步或慢跑,構成一幅動靜相宜的生態畫卷。襄湖——這片占地1600畝的水域以生態修復為筆、文化傳承為墨,在邢臺城央繪就了一幅“城在園中、人在畫中”的現代圖卷。“五一”前夕,環襄湖健身綠道與襄湖森林公園將全面開放,襄湖正以“城市會客廳”的全新身份,向市民敞開懷抱。
“城市綠肺”滋養生態新格局
在邢臺市主城區東北部,1600畝的襄湖碧波蕩漾,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城市的天際線,也倒映著邢臺人對水的深情眷戀。
清晨,家住附近的閆曉芹像往常一樣漫步在襄湖岸邊,迎著溫暖的晨光,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她感嘆道:“從前總是羨慕江南水鄉,現在在家門口就有‘邢臺小西湖’了!”
據了解,襄湖之水源自千里之外的丹江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流經泵站提升,穿越太行余脈,最終注入這片水域。襄湖是華北地區罕見的城市內湖,湖體呈不規則橢圓形,最深處約5米,平均水深2.5米。襄湖水系與邢臺城北的達活泉泉群、城南的百泉泉群水系相連,還與城北白馬河、城南七里河水流貫通,構建起“活水繞城”的生態格局。
“活水網絡”不僅重現了古邢臺“環城皆泉池”的盛景,更讓襄湖成為生物多樣性的樂園。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二級保護動物白鷺和斑頭秋沙鴨頻繁現身,市民張嘉程每日晨練時都會駐足岸邊,用望遠鏡記錄水鳥的蹤跡:“現在能認出十幾種鳥,連它們的習性都摸清了,這里簡直就是一座天然的自然課堂!”
數據印證著生態蝶變:湖區負氧離子濃度達每立方厘米1200個,較周邊區域高出40%;夏季地表溫度比城區低3-5℃,堪稱城市“天然空調”。建設單位河北順德城發集團項目負責人吳項宇介紹:“襄湖每年可調節城區小氣候約200萬平方米,相當于為城市裝上了生態調節閥。”
古今對話的城市會客廳
襄湖南側是占地約368畝的邢臺市城市規劃展覽館。展館以“太行泉城、美麗邢臺”為主題,通過“一軸一館一環”的獨特布局,成為連接古今的城市會客廳。開館以來,這里已吸引超過1.5萬人次前來參觀,市民們在這里既能觸摸城市的歷史脈絡,又能展望未來的發展藍圖。
展館外為市規劃廣場,占地面積約41.5畝,南北中軸線長約320米,自南向北依次布局市城市規劃展覽館提名石、“井”字地雕、“黃帝鑿井聚民為邑”文化小品、“祖乙遷邢”群雕、邢臺歷史大事記地刻、地名館、名人館、“井邑泉邢襄信”文化燈柱、涌泉水景、“邢之源”雕塑等10個文化節點,以地面鋪裝和空間展館的形式,生動詮釋了“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的厚重底蘊。
走進展館,“泉潤萬物印象邢臺”“五朝古都十朝雄郡”“科學擘畫繪就藍圖”和“與你同邢共創未來”四大展區全方位展示著邢臺的城市印象、歷史文化、國土空間規劃及未來發展前景。
“這里就是我家以前住的地方!”在一樓展廳的互動屏前,62歲的王阿姨指著屏幕中的老照片感慨道:“看到老邢臺的照片真有意義。在屏幕上用手一劃就能直觀地看到以前和現在的場景對比,這樣的方式太有趣了!”
據展館負責人宋涵介紹,除了豐富的展陳內容,廣場還設有全長1100米的環形健身步道,沿途綠植鮮花環繞,成為市民晨練夜跑的好去處。“這里既是了解城市歷史的窗口,又是休閑健身的場所,真正實現了古今對話、功能復合。”宋涵說。如今,這座融合歷史底蘊與現代科技的城市規劃展覽館,正成為展示邢臺形象的新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市民前來感受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全齡友好的活力新空間
“五一”前夕,全長6.6公里的環襄湖健身綠道即將開放,這條綠道宛如一條綠色的絲帶,環繞著襄湖,串聯起文化、運動、商業等多元業態,成為全年齡段市民的“歡樂聚集地”。它以“疏朗之境見古韻,綠美山水映暖彩”為主題,致力于打造移步換景的園林式健身綠道,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享受運動的好去處。
綠道兩側,白皮松、國槐等高大喬木與櫻花、石楠等花灌木高低錯落,形成“春賞櫻、夏觀荷、秋品葉、冬看鳥”的四季景觀。同時,綠道兩側還設有7個親水平臺、5座休憩亭,步道寬4米,局部鋪設塑膠材質,既舒適又安全。
家住附近的郝先生幾乎每天清晨都來鍛煉:“以前這里只是看花看樹的地方,現在成了我們健身的樂園,每天來鍛煉心情都格外舒暢!”
即將開放的還有襄湖森林公園,該公園位于襄湖南側,占地面積約3000畝,項目分4個階段有序推進。一期工程位于泉北東大街與東華路交叉口西南角,占地約260畝,將于5月1日舉行開園儀式。公園內設有演藝舞臺、兒童游樂等設施,“五一”期間,將推出賞美景、品美食等特色活動,讓市民和游客在親近自然的同時,盡情享受游玩的樂趣。
項目負責人王虎表示:“我們將全力以赴,把襄湖森林公園打造成集現代農業生產、休閑觀光旅游、民俗文化體驗、生態康養度假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項目,使其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文旅目的地,為邢臺市民和游客帶來全新的休閑體驗。”